100块约3小时上门_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100元三小时约,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美风尚-->道德模范-->正文
第八届温州市道德模范|谢胡飞:“东爱西递”牧民心中好“门巴”
来源:编辑:萧岳发布时间:2021-09-17 15:21:00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今年组织评选表彰第八届温州市道德模范,本次评选表彰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聚焦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按照相关工作程序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类温州市道德模范,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自9月1日起,14名道德模范在省、市媒体和重点网站进行集中公示宣传,引导人们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敬业奉献 

  谢胡飞,女,1982年8月出生,籍贯浙江省永嘉县,永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作为优秀骨干医生,2020年她主动投身抗疫一线,刚下“疫线”的她,又随温州援川工作组投入到对口协作支援四川红原医疗卫生事业。在阿坝州海拔3507米的红原县人民医院,谢胡飞以高度责任感,惊人的毅力,克服高原反应、医疗设备落后、医务人员短缺等重重困难,仅半年时间就救治了30余例危重孕产妇(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之前,红原县医院一年可能只做一两台危重对象手术,大多数急重病人,都要转院上级医院),她用行动诠释了“东爱西递”的真情实意。同年11月,她病倒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被确诊为白血病,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救死扶伤,她是一名优秀的医生。自工作以来,谢胡飞积极参加各类理论和业务学习培训、业务交流会议以及各类技能竞赛,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个人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本着医者仁心的职业宗旨,尽心尽力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多次获得年度考核优秀,并得到   病人的一致好评。当曾经被她医治过的患者得知谢医生生病时,不时发来祝福、鼓励信息。

  奔赴疫线,她诠释白衣天使担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时,作为两个年幼孩子(大的上小学一年级,小的才满周岁未断奶)的母亲,将孩子托付亲朋照料后(身为公职人员的丈夫在抗疫一线,经常连续加班不能回家),义无反顾地积极投身到抗疫一线,连续隔离工作一月不曾回家。

  支援西部,她是牧民心中的好“门巴”。4月初,谢胡飞刚从疫情隔离解除出来,便积极响应号召,奔赴海拔3507米的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人民医院开展东西部扶贫协助工作,为国家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书写最美的青春。初到红原,头痛、心悸、鼻出血、睡眠困难等一系列的高原反应接踵而至,还没有克服高原反应,她立即投身到紧张的救死扶伤工作中去。为便于开展工作,谢胡飞长期居住在抢救病房。由于游牧特性导致孕妇无法定期产检,再加之就医意识缺乏,来看病的产妇,往往情况都很严重。擅长危重孕产妇诊治的谢胡飞便成了救命医生。红原县医疗力量较为薄弱,医生资源短缺现象严重。谢胡飞克服困难、身体力行,在手术台上经常一人分饰三个角色——主刀医生、麻醉师、医助。在半年多的工作中,成功救治30余例危重孕产妇。6月23日,为了抢救一名羊水噎着的新生儿,不惜冒着被感染乙肝的风险,争分夺秒拿起吸引管,用嘴去吸引新生儿咽喉部的羊水——新生儿成功复苏,挽回一条宝贵的新生命!当地牧民亲切地称她为好“门巴”。

  授业造血,她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除了医生,她还主动担起“老师”的角色,将新生儿复苏、危重产妇管理等医学知识和实战经验以“传帮带”形式,毫无保留教授给当地医生。她常说:“希望在我支援结束时,能为红原留下点什么。”她利用空闲时间认真规范了红原县人民医院各类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流程及产程管理,为科内医务人员做《产时胎心监护》、《产程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遗余力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助力红原县红十字会开展“让草原妈妈更健康”为主题公益活动。

  坚守岗位,她病倒在扶贫攻坚的路上。长期坚守在高原扶贫岗位上的谢胡飞在11月一次体检中,发现某项指标严重异常,后到上海进行复查并被确诊为白血病。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谢胡飞勇敢面对,而她在住院治疗期间依旧不忘红原,在她身体还允许的情况下,总是拿着手机,回复着红原那边发来的信息,一一给予解答,内心始终牵挂着那片草地上的牧民们……她的病情牵动着社会各界,曾经在红原共事的同事、被救治过的患者等纷纷发来慰问短信。谢胡飞用最真挚的情愫把心的船,爱的帆驶向民族团结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