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之风共建文明之城
苍南县文明中心主任 蓝德超
2023年以来,苍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争创省文明县和夺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为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抓精神文明建设,优环境、提品质、强素质,着力建设一座“崇德向善、和谐宜居、共建共享”的文明之城。
一、坚持以德润城涵养文明之风
一是选树榜样引领崇德向善。建立县镇村三级道德典型推荐评选机制,举办苍南县第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常态开展好人评选,2023年涌现出县级好人67人、省市级好人17人,连续7年累计为道德典型免费体检达千余人次,在全县树立了“好人有好报”的社会风尚。二是文明实践融入创建日常。全域推进有礼新实践,深入推进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把雷锋精神和文明实践融入文明创建全过程,引导志愿者用心用情开展文明宣传、文明劝导、垃圾随手捡,全县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2.7万场次30余万人次,凡人善举持续汇聚文明城市暖流。1个志愿服务项目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铜奖,2人2项目2村1组织入选2023年度温州市志愿服务最美(最佳)典型名单,创历史新高。三是乡风文明赋能乡村振兴。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在全县打造了5条乡风文明示范带(桥墩、莒溪、赤溪、金乡、南宋),大力引导村民革除陈规陋习、涵养文明新风。其中“山水之间·礼遇桥莒”乡风文明示范带获得新华网媒体报道肯定,当天报道点击量超80万人次。探索乡村德治实践模式,率全省之先打造了24个“德润亭”,发挥道德好人等德治力量参与基层矛盾化解。
二、坚持创建为民筑牢文明之本
一是注重整体推进。立足目标、问题、需求导向,紧盯薄弱环节,持续开展迎亚运城市品质提升攻坚战、百日攻坚、六大专项提升、县城重点道路及开放小区整治提升等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重点聚焦市容市貌、交通环境、市容秩序等创建薄弱环节,以超常规力度推动县领导和县直机关下沉一线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强力整治各类城市顽疾。二是抓好专项整治。由29名县领导、76个县直部门每周对全县20条重点道路、28个开放小区开展专项攻坚。推动开放式小区成立业委会,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楼栋长制,带动做好文明晾晒、文明充电、文明停车等创建;封闭物业小区开展文明创建指数红黑榜评选活动,落实道路“门前三包”制度,分段包干联动整治车辆违停、垃圾乱倒、店招破损、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两个月专项完成8786处问题点位整治,拆除违规占道设施51处新增机动车位2985个、非机动车停车位3361米,累计处罚车辆违停14235宗,推动县城环境卫生面貌、城市秩序得到明显改善。今年来组织开展县领导集中观摩现场会2次,一路一小区创建成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三是培育文明细胞。系统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成功创成省文明县,创成省级文明村镇6个、市级文明村镇15个、“十星级文明户”150余户,文明村镇数量为历史之最。
三、坚持建章立制夯实文明之效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文明城市创建专题研究会议,带头调研10次,将文明城市创建情况纳入县委每周一全县重点工作例会通报,并抽调3名副科级干部和10余名精干力量组建创建专班,集中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出台建立健全议事协调、责任落实、交办督办等机制,落实落细领导干部下沉包联制度,推动全县四套班子领导到一线督导调度百余次;各部门主动担当、联动配合,积极深入包联道路和小区进行攻坚,今年来全县85个县直单位机关志愿者每天分时段在县城20条重要路段50个道路卡口开展不文明行为劝导达16000余人次,推动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协同联动、各方踊跃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三是加大督查力度。落实督查-反馈-整改-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发挥“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助推文明城市创建。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加密督查频次,全年开展第三方实地测评6次,动态专项督查30余次,挂牌一批创建后进单位,累计督办整改问题近3万个,推动全县人居环境、公共秩序、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下一步,苍南将紧扣“强城行动”和“大县大城·五城联建”部署要求,保持“闯”的劲头、“拼”的精神、“创”的勇气,继续驰而不息抓好文明城市创建,着力办好一批惠民利民实事,解决一批城市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是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开展市政设施、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市场秩序、社会餐饮、市容环境、城市立面、农村环境、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以及开展理想信念铸魂、榜样示范引领、文明实践、诚信建设、文明新生活、窗口行业、文明细胞、乡风文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广告等十大提升行动,巩固和提升省文明县创建成果,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落实好“一月一测评、一月一排名、一月一约谈”机制,加强日常督查,通过高密度督查,不断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紧扣文明城市创建主题,在全县广泛设置一批公益广告、景观小品和绿化带插牌,更新更换破损广告牌,加大“浙江有礼”公益宣传力度,形成“抬头可见、驻足可观”的公益宣传氛围,不断提高群众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二是全域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深化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校园等文明细胞创建,到年底新创成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5个、文明单位5个、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100户。开展有礼小区、有礼楼栋、有礼街巷、有礼市场、有礼学校等创建活动,形成全民“知礼、懂礼、学礼、用礼”氛围。深化乡风文明示范带创建,在各乡镇各建成1条乡风文明示范带,督促指导村社开展“德润亭”建设和使用,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巩固深化移风易俗,严格落实好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喜庆事宜报备制,并开展常态化督查,建立移风易俗红黑榜公示制,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全面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三是持续深化社会文明培育。完善先进典型选树机制,常态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推荐,设立好人工作室,推荐入选一批温州好人、浙江好人,持续做好道德典型关爱帮扶慰问工作,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免费体检。推进未成年人德育工作,持续开展“春泥计划”实践基地和示范点创建,发动乡镇、学校开展好“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薄拔颐堑慕谌铡?、24节气、“春泥计划”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向上向善,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深化“文明出行”“文明餐桌”等活动,引导群众遵守信号灯、“文明过马路”,倡导“公勺公筷”“光盘行动”“反对浪费”“带走半瓶水”等文明新风,推动文明好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