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交通法规遇上网络热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平阳交警用一组“上头”的安全标语给出答案:“蓝莓草莓蔓越莓,戴上头盔听到没”“你醉车醉,世界摇摇欲坠;你睡车睡,幸福支离破碎”——这些刷屏街头的创意标语,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构交通安全宣传新范式。
解构传统表达 让法规“潮”出圈
面对传统警示标语传播乏力痛点,平阳交警组建90后创意专班,依托大数据分析网络热词,将生硬法规转化为“有梗有料”的社交语言。在主干道、商圈、学校等重点区域,诙谐标语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的文明风景线,日均触达超5万人次。
重构话语体系 让普法“趣”入心
通过“玩梗式”表达实现普法话语革新:“不系安全带,一点都不帅”直击年轻群体审美心理;“开车不喝酒,钱包少'缩水”唤醒经济理性思维。这种“趣味+实用”的传播策略,使市民在会心一笑间强化安全认知,实现从“被动接收”到“主动传播”的转变。
数据印证实效 让文明“深”扎根
创新宣传实施三个月,城区交通违法率环比下降23%,头盔佩戴率提升至91%。市民王女士反馈:“五岁女儿都能脱口而出'红灯停绿灯行'?!钡蔽拿魅暗即由簿颈湮屡ザ?,城市交通治理正实现从“路上遵守”到“心上认同”的质变。
这场由网感标语引发的“蝴蝶效应”,不仅刷新了政务传播的流量密码,更开辟了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当每个市民成为安全理念的传播节点,文明城市的共建共享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