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块约3小时上门_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100元三小时约,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未成年人-->正文
全市中小学配备“心理副校长”
来源:温州文明网编辑:发布时间:2024-10-15 14:19:00
  面对青春期的烦恼和日渐繁重的学业,青少年如何与所有的烦恼“说拜拜”呢?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市两会期间,多份提案提出针对性举措,并被列为重点提案。新学期开学,《举案齐美》栏目组实地走访看成效。
  为何他们总是烦恼多多?
  一份提案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对青少年的关注不再局限于学习成绩,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走进公众视野。今年市两会期间,九三学社市委会的一份提案呼吁,尽快构建多层次心理服务体系,全力护航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
  提案中提出了几点建议:建立卫健、教育、妇联等部门之间的联动,构建闭环的多层次心理服务体系,形成闭环的多层次心理服务体系;整合卫生健康部门资源,为学校提供评估指导、高危学生转介等支持服务;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在各社区建立社区心理辅导站,加强家庭社区、学校社区服务的转介;建立街道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推动社区心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作为提案的执笔人之一,九三学社社员张金熙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关切?!扒嗌倌晷睦斫】抵苯庸叵档剿堑娜现?、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受社会、家庭、学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容易产生人际关系淡漠、厌学、抑郁等现象?!彼担骸拔易魑桓鼋逃ぷ髡撸鼻?,我们在校园里能为孩子们做的还比较有限。”
  这份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动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长工作机制、打造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等多项举措的落地。

  学校处理能力有限
  “新校长”现身守护孩子心灵
  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是主阵地。
  前不久,温州一中学突然发生了紧急情况,一名学生发生意外,引起了师生恐慌,出事学生的同寝室同学甚至出现了情绪崩溃等应激症状。
  该校心理副校长、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运营科副科长、副主任医师陈浩然迅速带领心理医生团队前往学校,第一时间对师生进行心理干预,对学生进行分类评估,排除风险,经过心理筛查,最终排查出两名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与学生家长沟通后,目前两名学生都已及时接受治疗。该校一名老师说:“还好有心理副校长及时赶到,稳定大局?!?/font>
  今年3月,温州推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长工作机制,心理专家走进校园,负责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心理筛查工作、为心理老师“跟岗培训”、协助休学、复学评估等职责。

  “守护孩子心理健康,心理副校长模式是我们迈出的重要一步?!背潞迫坏H瘟?所学校的心理副校长,他表示,虽然每所学校都配备心理老师,但各个学校对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情况的处理能力还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需要心理医生的专业意见。
  据了解,自2024年启动合作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长工作机制已为?;霭柑峁奥躺ǖ馈?38次,定点推送高危信息1000余条,开展心理?;稍ぶ傅?0余次。目前,全市所有中小学都已配备心理副校长。
  校园外有了更多妙招
  陆续打造心理健康服务阵地
  守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这就需要打通“家校社”之间的壁垒。
  开学初,一位新入学的七年级女生突然在课堂上发起了脾气。这让任课老师一时间犯了难:“她平时是一个很开朗阳光的孩子,却因为在语文课上说悄悄话被我提醒了一下,就突然情绪爆发,在课堂上大声骂人?!比慰卫鲜κ潞罅私獾?,原来这名学生在小学阶段曾因亲子关系紧张,出现过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通过“浙江省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系统”和街道包联小组,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包联小组的专家和志愿者共同制定“一生一策”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好在有了转接和志愿者的一对一帮扶,目前,学生的情况已经逐渐稳定。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组建191个基层包联小组,召集辖区中小学校、公安、卫健、司法、妇联、村(社区)等专门人员,整合专家、社工、志愿者等资源力量,开展精准帮扶。
  随着提案落地,在校园之外,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多的解决方法。今年5月,市教育局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团市委、市妇联成立“温心健康守护联盟”,加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服务互补。
  市级层面在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心乐园”、温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庭教育个案咨询点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点,与12个县(市、区)现有的区域学生心理辅导中心、阳光会客厅、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妇女儿童驿站、校外心理健康服务站点等形成“2+12+X”整体布局,为有需要的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目前,全市已有13家阳光会客厅和7个区域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还将陆续建成62个有品牌识别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阵地。下一步,温州还将全力推进我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